北石槽镇的武各庄村,位于顺义的西北浅山地区,这里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小村庄,与怀柔区的桥梓镇交界。根据《顺义县志》的记载,武各庄在清初便已成村,传说中村内有五个姓氏的居民——张、王、李、赵、刘,最初这片土地被称作五家庄。大约三百多年前欧维策略,村民们渴望能受到武圣人的庇护,因此由本村的居民刘顺首倡,众人共同筹集资金设立了关帝庙,并将村名更改为“武各庄”。这座关帝庙也逐渐成为了村镇的瑰宝。那时,邻近村庄的人纷纷前来拜奉关老爷,庙会香火鼎盛,显得热闹非凡。
武各庄村的关帝庙坐北朝南,庙宇的建筑按照南北方向分为三个部分,井然有序地排列:南端有一座南山门,关帝庙的门面朝南而开。走入庙内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圆形的月亮门,南门与这两个月亮门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,信徒进出时必须经过这两个小巧的月亮门。北部是正殿,拥有三间房屋,房顶呈硬山脊欧维策略,铺以筒瓦,东西两侧各有两间耳房。殿内供奉着三尊泥塑像,其中东屋是土地爷,西屋是药王爷,而正中央则是关公形象的关老爷。
展开剩余68%庙内的壁画被认为是顺义地区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、内容最丰富且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壁画欧维策略,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。东、西两面墙上,有一整套以《三国演义》为背景的彩色壁画,使用48幅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关公的故事,使这一忠良之士的形象活灵活现。北墙则布满了11幅描绘山水花鸟的彩色画作,采用沥粉贴金的工艺,色彩鲜艳而生动,展示了古代民间绘画艺术的精粹和当地的社会风俗,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。其中关公像背后的龙虎斗画面栩栩如生,四大天王的塑像和壁画庄严肃穆,令前来参拜的人生出敬畏之心。正殿的前部悬挂着一口大钟,钟面上刻有捐赠者的名字(不过这口大钟已在岁月中损毁)。而南山门与大殿之间的东西配殿,曾被当地人用作学校学堂。
武各庄村的关帝庙是顺义区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宗教建筑,2016年,当地的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,如今该庙被列为顺义区级文物登记单位。解放前,北京周边的庙宇众多,但大多数都在文化大革命前后被拆除,能够将这座庙完整地保留下来,背后还藏着一个传奇故事。
由于破除迷信活动的缘故,民众不再前往庙中祭奠,上世纪五十年代,关帝庙便被用作粮食库房。然而,运送粮食的过程中,必须绕道南门再走到北面的正殿,路程较远,十分不便。于是,村里的大队长决定在正殿的北墙打通一个口子,以便捷行。他召集了其他两名村民一起拆墙。然而,刚打了一个小洞,他便感到浑身无力,似乎背上压了千斤重石,汗水直流,双腿也变得无力。他的状态引起了村民的担忧,连忙将他抬回家中,家人急忙请来医生,但医生对此毫无办法。后来有人推测,是拆庙让关老爷生气了。于是,村民们迅速将拆掉的墙恢复原状。没过多久,队长的病情也奇迹般地痊愈了。从此,村里对关老爷更加心存敬畏,再也无人胆敢去破坏关帝庙。
发布于:天津市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