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富灯网 ,请悉知。
“现在每次看到家里的桶装白酒,我都忍不住心慌。” 回想起半年前那场惊魂经历,贵州宝妈卢女士仍心有余悸。她 1 个月大的儿子,险些因奶奶的一次疏忽遭遇不测,老人误将桶装白酒当成纯净水冲调奶粉,孩子喝下 120 毫升 “酒奶” 后出现异常反应,而家人却延误 4 个多小时才告知她,幸好最终抢救及时,孩子如今 9 个月大,身体状况逐渐恢复良好。
事情发生在今年 3 月,当时卢女士因产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,白天会偶尔外出办事,家中孩子主要由婆婆帮忙照顾。考虑到婆婆年纪大了,行动和记忆力不如从前,卢女士提前将婴儿奶粉、纸尿裤等用品分类摆放,并反复叮嘱冲奶时一定要用厨房水龙头接的纯净水,还特意将冲奶专用的恒温壶灌满水放在显眼位置。
“那天中午我出门去社区医院做产后复查,出门前还跟婆婆说,孩子如果饿了就用恒温壶里的水冲奶,有任何情况随时给我打电话。” 卢女士回忆,当时婆婆连连点头答应富灯网 ,她才放心离开。可让她没想到的是,就是这短短几小时,家里竟发生了让她终身后怕的事。
原来,卢女士家的厨房角落放着两桶 5 升装的液体,一桶是平时饮用的纯净水,另一桶则是卢女士丈夫买来招待客人的高度白酒,两桶外观相似,都没有额外贴标签区分。当天中午 12 点左右,孩子哭闹着要喝奶,婆婆急着安抚孩子,匆忙间误将白酒桶当成纯净水桶,倒出近 60 毫升白酒,按照比例和奶粉混合冲调,喂给了 1 个月大的婴儿。
“孩子喝的时候没怎么哭闹,婆婆还以为是饿极了,很快就把 120 毫升的奶全喂完了。” 卢女士说,据婆婆后来描述,喂完奶后半小时左右,孩子开始出现异常 ,原本安静睡着的婴儿突然全身泛红,小脸涨得通红,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,还时不时发出微弱的哼唧声,不像平时那样安稳。
可即便如此,婆婆却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只以为是孩子 “热着了”,随手给孩子脱掉一件衣服富灯网 ,又继续哄睡。直到下午 4 点多,卢女士办完事回家,刚进门就看到孩子躺在床上,脸色依旧泛红,精神萎靡,连眼睛都懒得睁开,平时听到她声音就会兴奋的小胳膊小腿,此刻也毫无力气地耷拉着。
“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抱过孩子摸了摸,发现他身上滚烫,呼吸也不太均匀。” 卢女士急忙询问婆婆白天的情况,婆婆这才支支吾吾说出误将白酒当水冲奶的事,还反复强调 “就倒了一点,应该没事”。
得知真相的卢女士瞬间慌了神,她知道婴儿肝脏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,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极弱,少量酒精就可能引发酒精中毒,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。她来不及责怪婆婆,立刻抱着孩子冲向楼下的医院,路上还不忘拨打 120,提前告知医院孩子的情况,让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。
“到医院后,医生立刻给孩子做了血常规、肝功能等检查,还进行了洗胃、输液等治疗,说孩子已经出现轻微酒精中毒症状,幸好送医及时,没有造成严重的器官损伤。” 卢女士说,那段时间她几乎没合过眼,守在婴儿房外寸步不离,直到医生说孩子各项指标逐渐稳定,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。
经过一周的住院观察和治疗,孩子的身体状况慢慢好转,泛红的皮肤恢复正常,精神状态也逐渐变好,能正常吃奶、哭闹。如今孩子已经 9 个月大,卢女士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体检,各项发育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,医生表示目前来看,那次意外没有对孩子造成长期影响,但仍需持续观察成长情况。
事后,卢女士没有过多指责婆婆,她知道婆婆也是出于好心,只是年纪大了容易疏忽。但这件事也给全家人敲响了警钟,家中有婴幼儿的,一定要将危险物品妥善存放,尤其是药品、酒精、清洁剂等,不仅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,还要做好明确标识,避免因外观相似导致误拿误用。同时,家人之间也要加强沟通,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,无论情况大小,都要第一时间告知主要照顾者并及时就医,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“现在我家的危险品都贴上了醒目的标签,白酒也专门放在带锁的柜子里。” 卢女士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家长,照顾婴幼儿容不得半点马虎,细节上的疏忽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,只有时刻保持警惕,才能为孩子筑起安全的防护墙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
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